因为是探索一条民办教育上的新路,所以在办学的一开始,华茂外国语学校并没有把家长的力量很当一回事情。关于家长在办学方面的作用,倒是徐立勋给学校提了一些建议。徐立勋把华茂整个集团的担子挑起来之后,很快发现社会资源是经营企业的根本前提,所以就建议学校要重视家长的资源。
而家长的力量最初的体现,就是我们看到的分享过程。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这两封家长来信里看到很多因素。首先,正如我们所能预见到的那样,华茂外国语学校还不是社会选择的主流,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学生之所以选择华茂,父母是宁波大学教师的冯舒遥是因为在公立学校里出现了问题;而张驰则是因为父母有经济能力,如很多家长一样是因为华茂的硬件条件选择的这个学校。
其次,在这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华茂外国语学校确实是做到了他们承诺的办学理念。冯舒遥虽然在公立教育体系里出现了问题,但其实他是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孩子。在华茂外国语学校,他的这种潜能得到了很快的开发,几乎是一入学就成了英语课代表。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补短”的帮助,对语文和数学也产生了兴趣。而张驰家长最感激的是学校带给他的改变: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张驰的优点已经非常突出,他身上没有任何“骄”“娇”之气,学会了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从理念到实践的华外路径
对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区域条件,徐万茂看得非常清楚。“首先,我们是在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早期开办学校,因此华外必须考虑的是,我们现在的办学,主要的目标服务对象新崛起的中产阶层。为这个阶层培养下一代,包括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给予华茂外国语学校的特殊责任。其次,华茂外国语学校地处江浙地区,本地商业文化高度繁荣,详察商业文化中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和需要,并不断地顺应它,是华茂外国语学校的生存之道。”
那么华茂外国语学校能在学生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中帮助他们做到什么呢?
很早就通过多样化的选择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学会用规则和自律来建立人际交往的原则、较早形成独立人格、较早形成自我控制状态的学习。这是华茂外国语学校送给学生的四件礼物。
不过,在办学十年之后,徐万茂似乎仍然对华茂外国语学校有更高的要求。在2011年,华外已经在宁波拥有了“贵族学校”的头衔。而徐万茂却又针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人传统中的“富贵”概念,是要分开来看的,富并不意味着贵,而高贵者也不一定要富的状态。现在国内的富人中,富而骄、富而矜者多,从富裕中形成贵者,少之又少。
我们当然听得出来,徐万茂的这种看法,无疑与当下社会中一些富人的不检点行为有关。而这个一心想自己的学校办成百年老校的他来说,这无疑是又一座要攀登的高山。华茂外国语学校既然是一所为江浙地区的中产阶层培养下一代子女的学校,那么把这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着富而不骄、富而不矜,具有真正意义上“大写的人”的气度者,是徐万茂这个从乡土里成长起来的教育企业家的目标。
徐万茂的更深困惑与华外的追求
到2008年左右,华茂外国语学校看起来已经一帆风顺,前途光明了。
然而此时的徐万茂却有点心神不定起来。作为一个长期的经营者,他本能地知道,市场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华茂外国语学校要长期地在市场中生存,就一定要锐意创新、不断向整个教育领域的深处开拓才行。一时的骄怠缓进,就会给学校未来的生存带来可能的危机。
“我想,这个方向一定是企业里的产学研结合方向。”徐万茂这样回溯他当时的想法。
而徐万茂的思想则更为激进:“未来的教育格局,应该是公立教育照顾公平,私立教育培养精英。所以华茂外国语学校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探索。”
可以看得出来,徐万茂对于华茂外国语学校不仅仅是期望它办成一个优秀的学校,更是期望它成为一项事业。在如何建立华茂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个问题上,徐万茂的方法是引进民办教育的研究机构。
而事实上,这样的机构也正是风起云涌的时候。由于民办教育的快速增长,以及其中良莠不齐的现实情况。不仅是徐万茂在考虑其中的方向和战略问题,全社会和政府都在为这股力量的作用和如何发挥好他们的能量做研究。
正是因此,徐万茂的需求很快得到了回应。2008年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成立,徐万茂就势利导,2010年引进了成立这个研究院的浙江分院,把这个研究分院设立到了华茂外国语学校。
华茂外国语学校要办出真正突破性的水平,要具备连锁办学的可能性,就必须在自己教育思想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改革。
但是徐万茂能做到吗?
这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还有想法?
徐万茂法则:
永远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失去童真,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历经平常心之后走向伟大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徐万茂不但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者,而且他更是保留了一份在平凡生活之外的童真。早年通过一篇文章,他构想了一个产业,而到60多岁之时,他还在不断地构想,而且因为有不断成功的经历,他把这种类似于童年浪漫的想法,不断地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