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记者是个崇高的职业,他们吃苦耐劳,总是站在新闻第一线,给我们带来信息和帮助。”“我喜欢当记者,我喜欢采访,我更喜欢将发现的一切记录下来分享给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圆梦。”……4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记者竞选演讲在华茂外国语学校展开。
这是华茂外国语学校校报《韶华报》记者的招聘现场,等到这批新记者竞聘上岗后,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自己采编设计校报。
选修课先行 学理论也要重实践
据了解,本学期初,华茂外国语学校面向高中部学生开了一门新的选修课———《新闻?摄影?编辑》,刚一推出,就吸引了30多名学生的报名。
“这门课主要是教授同学们一些新闻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采编技能,比如导语的写法,标题的制作以及版面的编排原则等。绝大多数同学们原先都是抱着兴趣来听课,但在听过几节课后,他们都跃跃欲试,想实地体验记者这个岗位。虽然校报之前也有学生记者,但仅仅局限在把自己的习作进行投稿。很多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听说学校要把校报交给学生记者团编辑的消息后,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竞聘。”负责教授这门课的袁红丽老师说。
除了报名选修课的学外,记者团的召集令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关注。通知发出才两天,就收到了70余份报名表。学校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分别进行了一次竞选,最终选出了30多人组成的庞大采编团队。
5月底出刊的《韶华报》,就要交由他们来采编了。
校报做平台 让梦想转化为铅字
据悉,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自学校创办起就有了一份校园报《韶华报》,如今已办刊16载,为何会想到让学生自主编辑校报呢?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教务处处长李庆才表示:“学校有独一无二的《韶华报》的优势,何不以它作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抓手,于是就想到了将《韶华报》打造成一个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活动平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锻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闻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打造成学校独特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闪光点,让那些希望就读新闻专业或者将来从事记者工作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前提早进行职业体验。”
原先担任《韶华报》主编一职的袁红丽老师马上就要把这份报纸交给手下打理,但这并不意味她会马上轻松下来。
“《韶华报》之前的出版周期是一个月一次,每期八个版面。现在调整为每月四个版面,分别为要闻版块,两个学生习作版面,一个英语版块。按照目前的情况,这批小记者还只能编辑一些一些习作版块,我还要手把手地指导他们一段时间。”袁红丽说。
据介绍,校报记者团会在各个学部派驻专职记者,由他们负责自己区域的新闻采编。老师们也会将自己掌握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等到截稿日期一到,大家就要坐下来商量,哪些稿件适合放在哪些版面,哪些稿件需要做大,哪些稿件需要删减。
“我们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慢慢地划分记者、编辑的岗位。等到第一期一万份校报印刷成铅字的时候,他们的‘记者梦’就算迈出了第一步。”袁红丽说。